网友谈大妈行凶事件频发:被仇恨嫉妒蒙住眼

2013年12月23日17:36  北京晚报

  安然

  引语

  大妈,百度百科释义:1、伯父的妻子;2、对年长妇女的尊称。互动百科释义:特指金价大跌期间疯狂抢购黄金的一群中国散户。

  大妈们曾经单挑华尔街,引发了国际舆论场的热议,传说一度扭转过黄金市场的走势。影响之大,连“比特币”这个与大妈形象格格不入的新生事物也拉来了这杆大旗作自己的虎皮,用以显示“价格暴涨是有原由的”。这个颇有点喜剧色彩的词汇甚至有望以“dama”的拼写形式进入牛津词典。

  但是从山西挖眼案开始,陆续从上海松江、河南通许走出的“大妈”们,将这个词的外延又一次扩大了。如果有一天“dama”真的会写进外国词典,释义中应该还要加上这样的描述:亦指某些危险的、心态扭曲的、对亲属家的幼子具有强烈致命性的中青年女性。

  曾经在网络上力挺张会英的网友“沅湘过客”删除了自己的帖子,他对记者说:“我现在不怀疑了,她就是凶手。”

  今年8月24日傍晚,山西汾西县男童斌斌在和小伙伴们玩耍时被一名女子带走,不久双眼被挖掉,凶手逃脱。媒体很快披露了案件,随后的几天里,又不断爆出各种细节。凶手的衣着、口音、去向相继有了说法,但官方始终三缄其口,对所有情况不予证实,也不予证伪。几天后,斌斌的大妈张会英跳井自杀,当地警方不久之后发布消息,认定张会英为挖眼凶手。结论一出,迅速引发了大批网友的质疑:“警察是不是破不了案,拿死人顶罪啊?”

  “沅湘过客”那时正是质疑大军中的一员。他说:“如果真的是‘大妈’下手,为什么不干脆把孩子杀了灭口,难道她不知道孩子认识她,只要醒过来就会指证她吗?”尽管几周之后舆论风波慢慢平息,他内心的疑问始终挥之不去。

  11月24日,上海松江发生了“大妈”雷某某将4个月大的侄子杀死后藏于洗衣机的案子;12月中旬,《南方周末》又重磅披露了河南通许县“伯母蔡吉井毒杀侄子,并被怀疑10年间前后毒死了4个”的血案,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山西警方的“背书”。至此,“大妈挖眼”的事件本身已经无人继续质疑。张会英也和雷某某、蔡吉井一起,成为了中国最知名的三个“大妈”。

  “沅湘过客”说,以前觉得,如果真是张会英作案,那她太奇葩了,连后路都不考虑。现在发现,被仇恨和嫉妒蒙住眼睛、乱了心智、不考虑后路的“大妈”远不止她一个。“可能这是她们的共性吧?”

  大妈危险!

  事出有因

  大妈,这个在无数人童年印象中,见了面经常猛夸自己乖的女人、在背地里经常会被妈妈唠叨抱怨的女人、长大后动辄来关心自己收入和婚姻的女人,如今为什么会以一副狰狞的形象走进聚光灯下?

  “没有血缘关系,是亲人,也是外人。” 社会心理学专家、欣荣恒运心理咨询公司咨询师胡海波说:“我们把父母+两个以上已婚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称作联合家庭。在联合家庭里,矛盾家家有,但是到了杀人伤人的地步,是众多因素全都碰到了一起,每一个因素,单独来看,发生的几率都很高,但是凑到一起并不容易,把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更不容易。也幸好如此,否则遍地杀人大妈、伤人二婶,真是国无宁日。”

  胡海波认为,只要不是独生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从幼年时期就会很自然地存在竞争关系。“很多兄弟之间的矛盾是到了老人去世,分遗产的时候才图穷匕见的,但其实他们的竞争从懂事时就已经开始了。谁能多让父母抱抱,谁多得一块糖,都是竞争。”

  假如成年之后,兄弟姐妹之间比较独立,有的出国,有的搬家到其他城市,各自形成了小家庭,相互很少有利益纠葛,那么无论是幼年、童年时期的竞争,还是偶尔出现的矛盾,都不会给当下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如果是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但是父母从童年时代就给家庭中营造了平等、公正、充满爱心又赏罚分明的环境,家庭总体经济条件不至于太拮据,那更是没有问题。最怕的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甚至在成年之后,明显偏爱、溺爱其中一个,家庭中无原则、无规矩,有意无意地忽视另一个或另外几个,这就种下了矛盾的种子。

  即使不考虑重男轻女的因素,都是男孩或都是女孩,偏向也在所难免。胡海波说,假设一个家庭中是两个孩子,老大长到两三岁的时候,老二出生,这时候,老大已经开始有竞争意识了。他幼小的心理会认为,父母每天抱着弟弟,弟弟一哭他们就跑过去,他分走了爸妈对我的爱,爸妈不像以前那么在乎我。此时,孩子会很正常地表现出失落感,还会思考如何去“打压”弟弟。

  “父母在感情上的倾向往往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没有规律可循,也不一定是有意的,只是一种自然情绪的流露。《春秋》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郑伯的母亲偏爱小儿子,多年之后酿成诸侯国里一场内战,原因是郑伯出生时难产,这能有什么道理可讲吗?”胡海波分析说,孩子在幼年时期遭遇父母并不经意的偏向,成长过程中又发现“偏向”一直持续,这是日后“兄弟阋于墙”的初始原因,直接责任人是父母。

  如今的“联合家庭”规模都不算大。在河南通许县的惨案中,“大妈”蔡吉井只是和受害的弟弟弟媳住在斜对门,平时并无来往。为什么古时几十人上百人的大家族都能良好运转,而当下小规模的“联合家庭”,准“联合家庭”却出现了这么多问题?

  胡海波说,中国传统上讲究“尊卑有序、长幼有别”,而且族规严峻。即使家庭内部存在矛盾,只要权威的长辈在世,矛盾基本都能被压制住,严酷的外部生存环境也会使家族内部产生荣誉感、向心力。在大家族当中,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统,“得道”者,或当了大官,或发了大财,都必须对整个家族承担更多的义务。

  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生产方式的巨变,大家族逐渐解体,人和人之间强调平等,即使在落后的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伦理也逐步消失。但是,现代家庭道德却没有及时建立,很多为人父母者,没有能力在家庭内部建立起良好的秩序,道德感、责任感低下。通俗地讲,就是“不会当爹妈”。“在这种环境之下,因为父母对某个孩子的忽视而种下的嫉妒的种子、恨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大妈出场!

  仇恨生长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说,在权威型家庭,孩子从小就会在暴力环境下熏陶,长大以后,自己就会成长为暴力链条上的一份子。

  虽然“一碗水端不平”的父母很多,但大多数的家庭环境相对正常,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即使小的时候对其他兄弟姐妹产生过嫉妒心,但在成长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能调整好自己。但是如果是生活在一个“权威型家庭”当中,或是因为一些个体差异,仍然会有一些人永远无法排解掉童年时期就已经产生的阴影,即使在结婚之后,也会怨气难平。可以设想,当一个丈夫或妻子每天将“我小时候受了多少委屈”、“我工作后工资上缴,给家里做了多少贡献”、“从小爸妈就把零食都留给哥哥弟弟”之类的话在配偶耳旁念叨,对配偶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最关键的人物仍然是“大妈”。胡海波说,如果“大妈”本人心胸豁达,有可能会在最后关头挽救这个家庭。她会规劝丈夫从幼年时期的阴影中走出来。可是,一旦她本人也是个偏激的人,或者自己也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甚至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本来就承受着被忽视、被放弃的痛苦,平时没事还会觉得受了欺负,“彩礼得的少,家务活干得多,公婆替其他兄弟姐妹带孩子就是不替我带”,又长时间被丈夫传染的悲情愤怒情绪所笼罩,终有一天会突破忍耐的限度。

  此时此刻,仇恨的小幼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大妈疯狂!

  媒介帮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只有残害孩子,才能给对方的家庭造成更大的伤害。”胡海波补充说,残害孩子的人,内心其实很脆弱,可以说没什么和成年人正常打交道的能力。大家族之下小家庭之间的矛盾,孩子更容易成为导火索。“这很容易解释,‘你家有了孩子,欢乐更多了,我就更堵心了’。而且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孩子更好下手。”

  如今,无论情感类电视节目还是网络论坛,婆媳关系、妯娌矛盾、遗产纠纷的内容比比皆是。谈话类电视节目里充斥着大批演员,唯恐语不惊人。论坛里大批写手为了招揽人气,用生花的妙笔攒出耸人听闻的故事。在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看来,这些内容也是在给本就心理阴暗的人以强烈的暗示:别人已经这么做了,我做的也就合理了。

  周孝正教授说:“演员张国荣跳楼之后,好多自杀的人都选择跳楼。有人在小学幼儿园门口砍孩子,媒体报道了,就有人跟着学。这些跟着学的人原本就是易感人群,精神、性格上存在问题,但是对他们又没有系统的早期筛查,更没有来自政府的救治和帮助,所以只要出了什么引发重大关注的事,总是很快就有人效仿。”

  周孝正认为,对于这样的案例,不应该让它“过去就过去了”。负责犯罪干预、犯罪预防方面的机构,应该拿这些案例作为最鲜活的教材,重点研究这些家庭内部犯罪的成因、迹象,从中寻求预防的办法。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提出,一般的犯罪预防手段在应对家庭内部矛盾引发的案件时基本没用。矛盾的长期性、隐蔽性,发案的突然性,都决定了它并非可防性案件。比较可行的是,公民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要给自己留点余地,给周围亲戚、邻居留一点余地,遇到利益的时候,不要每次都拼命争抢,更不能把事情做绝。

(编辑:SN086)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巡视组在人民大学发现数个问题
  • 体育意甲-国米绝杀AC米兰 C罗破门皇马3-2
  • 娱乐李亚鹏回应质疑:没敛财 反捐赠240万
  • 财经农业部部长: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
  • 科技中移动4G版iPhone明年1月17日上市
  • 博客错发准生证只能流产? 贺岁片等不到高潮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广州一高校检出超10例艾滋病多为男同